结束了此前高速发展的“黄金10年”,中国轮胎产业从2015年进入低增长的“白银时代”。
这年开始,中国轮胎产业开始出现结构性过剩,市场增速放缓,规模经济效益也大幅缩小,轮胎企业全线转型迫在眉睫。
轮胎企业全线转型迫在眉睫
在此之前,冬季轮胎的市场需求在中国并不算大。
中国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冬季必须换冬季胎,而汽车原装配套的基本上都是四季轮胎。
加上中国南北差异较大,从经济性角度考虑,广袤的南方市场也不需要冬季轮胎,导致冬季胎在中国 “怀才不遇”。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行车安全日益重视,冬季胎这一细分市场的增长潜力,这两年被业内普遍看好。
几年前,倍耐力轮胎就已经预测,未来中国轮胎增速最快的将是冬季胎市场。在新一轮“白银时代”的市场拓展中,韩泰、倍耐力等品牌纷纷发力,冬季胎市场明显开始升温。
倍耐力轮胎
此外,配套市场,特别是高端配套市场,过去10年一直是各大轮胎巨头的重头戏。
原配产品与汽车厂商协同研发的产品,能进行更全面的技术测试,通过更为严苛的考验。而原配轮胎的产品质量、品牌形象,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并带动零售替换胎市场的拓展。
现在,各大国际轮胎品牌已经基本上完成在华品牌和服务的原始积累。替换胎市场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同汽车市场一样,国内轮胎市场,现已完成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多元化市场的过渡。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消费者的话语权越来越大,无论是零售模式还是营销策略,企业都要围绕C端客户的需求顺势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