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登录
咨询建议请留言

长城重卡Hi4-G技术突破——从31L到19.9L油耗的逆袭之旅

卡车人 2025-04-26 12:20:02

在2025年春日的一个清晨,徐州驿卡供应链的范前进站在聚光灯下,他的目光坚定,手中的数据单上赫然写着19.9L/百公里的油耗成绩。这个数字,对于一年前那个雨夜中,仪表盘上31L/百公里的数字,无疑是一次华丽的逆袭。
图片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范前进驾驶着长城重卡Hi4-G完成了它的首秀。当看到那不尽人意的油耗数据时,他的心中充满了失望。然而,正是这场“失败”的测试,成为了长城重卡Hi4-G技术革新的起点。
图片

孙玉,长城商用车CTO,她和她的团队在保定南二环的重卡4S店和物流园中寻找答案。国产重卡品牌众多,却同质化严重,这让长城的重卡之路显得迷茫。直到魏建军董事长的一番话点燃了他们的希望:“进口重卡是什么样的?你们看过最高端的重卡么?”孙玉带领团队奔赴天津港,深入研究进口重卡,决心打造属于中国的高端重卡。
图片

在长城重卡与进口品牌的竞争中,一个关键问题浮现:用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孙玉和团队走出办公室,去倾听用户的声音。他们遇到了范前进,一个对混动技术充满期待的物流人。范前进曾尝试过传统油车和天然气车,但都未能满足他对省油的渴望。他听说长城重卡准备做混动重卡,便主动找上门来。
图片

样车一出来,范前进就迫不及待地装货出发,与工程师一同在雨中从临沂开往上海。尽管遇到了车窗起雾的问题,但长城团队迅速响应,解决了问题。然而,油耗数据并不理想。但长城团队的态度让范前进看到了合作的希望。
图片

沟通障碍一度让范前进和工程师难以理解对方。为了搭建起用户需求和工程师之间的桥梁,团队专门找了一个懂市场用户的同事来做翻译。在不断的沟通和测试中,油耗数据开始下降,最终突破了低于20L/百公里的目标。

孙玉和范前进虽然时常争吵,但双方都深知对方对全新重卡的重视。孙玉将策略标定团队分成三个小组,分工协作,没日没夜地工作。范前进则显得比长城重卡的员工更重视,他无数次往返于徐州和邢台之间,为了尽快拿到优化的数据,他甚至在办公室一楼的接待小屋等待,直到深夜。

在这种没日没夜的沟通测试下,车辆的油耗一点点下降,最终突破了低于20L/百公里的目标。当19.9L/百公里的油耗数据出现时,所有人都激动不已,之前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

孙玉与公司各个研发部门的交流也充满了波折和冲突。为了确保一个主要参数的输出,她与负责全球首款重卡8挡智能混动变速器开发的唐子威博士交流了六个小时,最终说服唐博士修改设计并重新标定变速器。

底盘调教的工程师在底盘调教优化过程中,经受了国内司机、进口车用户、德国专家的轮番“泼冷水”。每次觉得自己做得足够好,试完又会面临一堆问题,最终悬架历经多轮调整,才得到出色表现。

当长城重卡Hi-G重卡发布后,唐博士回忆起研发过程时,感叹道:“当时我真被折腾得苦不堪言,不过现在看,这是值得的。正因为大家的坚持,我们才能开发出一款世界级的产品。”

从质疑到信任,从冲突到协作,长城重卡Hi4-G的共创之路,是用户与技术的双向奔赴。这场始于“怀疑”的旅程,最终让所有人明白:用户,才是产品最好的设计师。而长城重卡Hi4-G在开发过程中还有100多位像老范这样的来自一线用户的共创工程师。

当老范在技术发布会上开着拖头现身时,这场始于“省油”的合作,早已升华为对物流人价值的深刻理解。研发团队熟知用户家庭情况,老范能准确叫出每个工程师的名字。正如团队所言:“我们懂车,但用户更懂路。”19.9L/百公里的油耗数据背后,是长城重卡以创新之姿扛起中国超级重卡崛起大旗的生动注脚。


标签: 长城重卡Hi4-G油耗数据技术革新用户共创物流人价值
阅读量:
注:1卡车人网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作者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卡车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任何第三方网站如有转载意愿,请根据文章标注来源自行沟通转载许可,并在获得转载许可后转载,并保留原文一致出处。
反馈
分享
收藏

反馈咨询

热招职位

QQ空间 新浪微博 QQ好友 微信好友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