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异国他乡,每一步都是成长的烙印。今年春意盎然的三月,祝彬踏上了飞往菲律宾的旅程,肩负着解放动力海外营销的使命。三个月的历练,让他的声音从最初的紧张变得坚定。他的故事,是一段从青涩到成熟的真实蜕变。
**启程的行囊里装着什么?**
小编问道:“当初是什么促使你决定前往菲律宾?得知被选中时,你的心情如何?”
祝彬回忆说:“最初,我更多的是服从组织的安排。作为营销新人,我对市场还不太了解,所以觉得听从安排是最稳妥的。得知要去菲律宾后,我立刻联系了当地的同事,想要了解更多。他们告诉我,菲律宾市场车型众多,匹配机型丰富,销量可观,预计到2025年还会增长,这意味着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那一刻,我感到非常兴奋。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快速成长至关重要,这样的环境能迫使我学到很多,无论将来被派往哪个市场,我都能更有底气。”
**公司的支持和个人准备**
小编继续问:“出发前,公司给了哪些具体支持?你自己做了哪些准备?”
祝彬回答:“公司的行前培训非常全面,一个月的理论学习涵盖了机箱桥结构原理、产品知识,商务英语、礼仪、安全保密教育等。还有一个月的实操训练,让我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这些都是我后来工作的底气。我自己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反复翻阅同事发来的市场资料,做了很多笔记。我还下载了英语学习软件,有空就练习口语。我也查看了当地的气候,准备了一些常用药。我想,提前做好准备,到了那边就能减少一些慌乱。”
**落地后的挑战**
小编问:“刚到菲律宾的第一周,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祝彬说:“最大的感受是‘没想到’。来之前我担心会孤独或无人照料,但落地后同事们非常热情,有人专门去机场接我,帮我安排住宿、办电话卡,各方面都照顾得很周到。不过,环境差异还是很明显的,气候湿热,饮食也和国内不同,一开始有点不适应。但大家经常一起做饭聚餐,你做个家乡菜,我展示一下拿手绝活,慢慢就适应了,孤独感也随之消失。”
**克服语言障碍**
小编问:“这三个多月里,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祝彬回答:“刚到的时候,我发现菲律宾人说话节奏特别慢,虽然合作方会讲英语,但夹杂着许多方言词汇,很难听懂。我刚开始经常跟不上,客户说完需求后,我得先用笔记下来,回头再找同事翻译才敢确认,以免理解错误耽误事。”
**公司和同事的帮助**
小编问:“遇到困难时,公司和同事给了哪些具体帮助?”
祝彬说:“太多了。技术上,每次我想向国内的专家请教问题,他们都讲得特别仔细。工作上,主管领导帮助协调资源,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生活上,当地同事教我认路、买菜,连做饭都带着我,真的像家人一样。后方保障也特别到位,公司把有关我们衣食住行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让我们能够专心工作。我真切地体会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后有整个团队在支持。”
**扎根后的收获**
小编问:“现在的状态和刚来时比,有哪些变化?”
祝彬说:“变化挺大的。刚来时,我一遇到问题就会紧张,怕自己做不好,现在能沉下心来想办法了。以前出去,要靠同事翻译,现在简单的沟通能自己来,遇到工作上的事情也能独立处理了。心态也不一样了,刚来觉得处处是挑战,现在觉得都是机会。比如,知道下雨天人少,就用来整理资料;天气好,就多跑客户,慢慢摸到了工作的节奏。”
**最大的收获**
小编问:“这段经历里,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祝彬回答:“一是能力的成长,解决问题的思路更清晰了,抗压性也强了。二是视野宽了,以前觉得把技术学好就行,现在明白海外市场更重服务,你对客户用心,客户就会认可你,这些都会反映在销量上。三是心态更成熟了,知道遇到困难别慌,一步一步来,总能过去。”
**对未来的展望**
小编问:“对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目标?”
祝彬说:“希望一年后能成为‘熟手’,不光能自己处理市场上的事,还能把经验分享给新来的同事。生活上想多学学当地语言,多了解些本土文化,这样跟客户沟通能更顺畅。”
**对考虑海外工作的同事的建议**
小编问:“想对那些考虑去海外的同事说些什么?”
祝彬鼓励道:“如果有机会,真的可以试试。刚开始肯定会怕,但你要相信,公司的支持比你想的周到,同事们都会帮你,而且你自己的适应能力,其实比想象中强。我刚来的时候也啥都不懂,现在不也慢慢适应了?海外工作确实能让人快速成长,这种经历是很宝贵的。只要肯努力,敢上手,你肯定也能做好。来吧,我在菲律宾等你!”
祝彬的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却有着最真切的成长和答案:海外工作不是遥不可及的挑战,而是促进成长的机会;后方的支持不是“空头承诺”,而是贯穿始终的“护航行动”。正如祝彬所说,当你勇敢迈出第一步,会发现:这里的舞台,比想象中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