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谭旭光
访谈主持:《中国汽车报》社社长 何伟
“政府要加速实施道路国六排放标准,具备条件的城市不要等了!有些轻卡发动机企业连根“冰棍儿”都买不起了,怎么还能有资金再投入研发?”
何伟:
你是连任四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在企业家里不多见。今年全国两会,你提出的议案是关于排放升级的,也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你为什么要在争议中这样坚定地加快实施道路国六排放标准?
谭旭光:
我们要加速实施道路国六排放标准,具备条件的城市应该提前实施。我还提出了非道路四阶段排放标准也要加速实施,就技术层面来看,我们已经完全有能力提前实现排放升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市场需求是互为条件的,没有需求侧的标准升级,就不会有供给侧的产品升级。如果行业内确定了实施道路国六标准的具体时间,就一定可以倒逼企业进行产品技术升级。
现在行业内有一些声音不断强调,面对排放升级我国有很多条件不具备,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但如果我们不去推动,政府不去引导先进技术投放,那企业的内在创新动力就没有了。
另一方面,国家实施车辆排放升级规划,不能想怎么弄就怎么弄,一再推迟肯定不行。科技进步是要有规划的,产业发展也是要有规划的,政府应该明确告诉企业,该什么时候干,该怎么干,透明度要高一些。这些问题必须要尽快得到解决。
做制造的企业不能有侥幸心理,要坚定不移地推动技术升级,更不要偷鸡摸狗、造假。前段时间,环保部首次对造假的轻卡企业开出大罚单。这些造假企业已经严重影响了轻卡产业的健康发展。
现在一些轻卡企业为什么过得不好?是因为轻卡产业生态不好了,产品供过于求,市场低价竞争,供方体系严重脆弱。有些轻卡发动机企业连根“冰棍儿”都买不起了,怎么还能有资金再投入研发,怎么还能进行产品的排放升级呢?这样的企业势必要被市场淘汰。
排放标准加快实施,会有一批企业关闭,但也一定会有一批企业发展起来、成长起来,这是物质不灭定律,是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有些整车企业担心,排放升级会引起成本上涨。成本上涨可以提高车价,有人买就卖,没人买就不卖,这是市场发展必须要经历的一段阵痛期,否则这个行业怎么能取得进步和发展?
“我老谭的目标就是把重型内燃机领域的外资品牌挤出去!”
何伟:
我们发现,目前国内的重卡行业和重型发动机行业,中国品牌占据主流,一些外资品牌被挡在了中国市场之外。潍柴做了很大贡献,这方面你有什么体会?
谭旭光:
我老谭的目标就是把重型内燃机领域的外资品牌挤出去!很多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就是为了挣钱,但他们为什么没有成功?不是他们技术不行,而是没有把先进的产品和技术拿到中国,基本是拿落后的产品、落后的平台到中国来合资。这些单一的产品和平台无法满足当前商用车企业日渐拓宽的产品链,也难以形成规模。
潍柴现在是怎么做的?去年潍柴发动机销售近70万台,基本都是大排量的重型柴油机,不仅为集团内部供货,大量的销量是为行业服务。潍柴2200多亿元的营收中,有600多亿元是来自于发动机业务。未来3年内,潍柴在轻型柴油机市场也一定会取得领先,把外资品牌挡在中国市场之外。
液压市场也是潍柴未来的主要营收增长点,潍柴收购的德国凯傲集团旗下林德液压技术是全球最好的,但以前只给凯傲集团内部叉车使用,没有释放出发展的潜能。未来,潍柴供应的将不仅仅是液压系统,而是动力液压系统,这个目标今年底就可以实现。我们要把现在国内挖掘机上的外国发动机和液压技术都淘汰掉。
“潍柴的发展模式就是谭旭光模式,别人无法复制。”
何伟:
潍柴从20年前濒临倒闭的亏损企业,到如今的行业龙头,创造了发展上的潍柴现象,外界很想知道这是怎样的发展模式?
谭旭光:
有人问过我,潍柴发展是什么模式,搞不明白你老谭要干什么,实在让人看不懂。我的回答是,看不懂就对了,我就是要让你搞不明白,只有我自己才能搞明白,你要是搞明白了就能跟我学了。这是战略成功,这是我自己创造的模式,是谭旭光模式,世界上没有第二家企业能复制这个模式。
潍柴是发动机公司吗?不是;是整车企业吗?也不是。潍柴不会再像以前一样是一家周期性变化非常强的企业。过去的潍柴只为重型汽车配套,收入高低与国家政策拉动有很大关系。而今天的潍柴已成为一家业务涵盖动力总成、汽车业务、工程机械、智能物流、豪华游艇、金融服务六大板块的集团,实现了产品结构的大幅度调整。
潍柴的目标是要成为受人尊敬的国际化企业,成为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国际化公司。有人说潍柴已经是“世界 500强”了,但对潍柴来说,这没有具体意义,只不过是个数字。世界上真正有本事的企业不会去追求一个排名,真正的国际化强企应该是“世界500强”中的强企、行业内全球前三。
“在资本市场上,潍柴经常会发布一些计划或承诺,我们所有的目标都是提前实现,从未食言。这一次也是一样,我们或许在二零二几年就能提前实现(营收1000亿美元)。”
何伟:
最近你们接过了一面“迈向1000亿美元”的大旗,依照潍柴现在2200多亿元的收入,需要翻两番,是什么业务可以支撑你们实现这个目标?
谭旭光:
潍柴提出了“2020-2030战略”,通过两个阶段实现“从超越到引领”。第一个阶段是到2020年,潍柴传统业务要超越世界一流水平,这个目标没有任何问题,是近在眼前的,我们有底气、有信心;第二个阶段是2030年,潍柴新能源业务要引领全球行业发展。
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美元,对于整个集团来说是首次发布这种长期的战略目标。在资本市场上,潍柴经常会发布一些计划或承诺,我们所有的目标都是提前实现,从未食言。这一次也是一样,我们或许在二零二几年就能提前实现。
何伟:
20年来潍柴的发展速度已经很快了,现在潍柴还要按下快进键,要进入又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了。
谭旭光:
我的价值观就是不搞封闭要开放。我们把发动机、变速器供应全行业,我希望潍柴的核心技术能为全社会服务。我们卖发动机赚了钱,要再投入、再研发,继续为社会服务。最近我还向一家客车企业承诺:“你们用潍柴的发动机,我一定会给你们最好的商业政策。”未来在客车发动机市场,我们会实现很大的突破。在传统业务领域,潍柴在卡车、客车、工程机械领域都有完善的布局,到2025年潍柴发动机年销量一定会超过200万台。
德国凯傲的一大优势是智能化的物流技术,到2027年凯傲将从现在100亿欧元的营收规模翻倍至200亿欧元。在我国,智能物流是朝阳产业,是可持续高增长的产业,当前我国物流体系还处在由低级物流向中级物流转型的过程中,随着人工成本越来越高,未来会加快高端智能物流技术的应用,德国凯傲以及美国德马泰克将在智能物流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国际市场方面,潍柴去年在印度卖出发动机一万余台,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今年底,白俄罗斯的潍柴马兹合资公司将建成投产;北美方面,潍柴战略控股PSI发动机,业务快速起步。新能源方面,潍柴重点关注氢燃料技术,2030年以前,潍柴新能源业务将占总量的1/3左右。
“我们不会为了扩大规模而去并购一家只做发动机业务或只做单一业务的企业,潍柴的对外并购都以新业态、新领域、新战略为目标。”
何伟:
潍柴在资本市场可以获得很多支持,是不是可以运用资本的力量在发动机、商用车市场展开更多的并购或合作?
谭旭光:
潍柴拥有6家上市公司平台,确实有很多资本力量的支持,但我们不会为了扩大规模而去并购一家只做发动机业务或只做单一业务的企业,潍柴的对外并购都以新业态、新领域、新战略为目标。这几年有人建议我去收购德国一家发动机企业,但我没有这样做。这家发动机企业的品牌价值对潍柴来说没有实际意义,而技术方面潍柴已经实现了对这家企业的超越,潍柴在成本上还更具优势。
今天的中国汽车产业,整体来看依然有浮躁的气息,很多企业要争销量第一,卖10万台发动机却对外报12万台,有什么意义呢?回过头来想一想,能不能脚踏实地做好本分工作,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要心无旁骛攻主业。
“潍柴的动力总成已经实现了由追跑到并跑,马上就要领跑了,但乘用车市场的动力总成还在追赶中。”
何伟:
对比商用车市场的成绩,你怎么看我国的乘用车市场?
谭旭光:
为什么乘用车自主品牌整体上是不挣钱的?为什么重卡市场能有效阻挡国外品牌的进入?这其中关键还是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在商用车市场,潍柴的动力总成已经实现了由追 跑到并跑,并且马上就要领跑,但乘用车市场的动力总成还在追赶中。
我认为乘用车市场国外品牌进来得太多了,行业对国外品牌的依赖度太大了,所以没有倒逼自主品牌企业提升创新竞争能力。一些企业依靠合资,产 品卖得很好,一年销售500亿元,250亿元进自己账,日子很舒服,还费力搞什么自主?我们要反思的是,出现这种现象的背后成因是什么?
现在还有一些资本和互联网公司成为新造车势力,但造一辆车哪能那么容易?汽车行业有一些人在这其中跳来跳去,能耐不大收入奇高,今天这里年薪400万元,混不下去了明天换个地方年薪700万元,这么弄汽车产业能好吗?企业引进的人才,并不都是优秀人才,有1/3是“混子”,如果潍柴有这样的人,我坚决干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