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30日,潍柴动力A股上市十周年。10年前的此日,潍柴动力A股于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S湘火炬完成历史使命,退出资本市场。随着这一被誉为中国证券市场上最具创新意义的首个“H to A”案例完美落幕,在香港股市屡创奇迹的潍柴动力宣告回归内地资本市场。
从H股回归A股,潍柴动力用了3年。2004年3月11日,潍柴动力H股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柴油机企业;37个月后,又以换股吸收合并和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开创了“内地与香港两地上市公司合并的先例”。同样令人瞩目的还有,一个拥有动力总成业务、汽车零部件以及整车业务的中国最完整重型汽车产业链巨擘,从此崛起。
潍柴动力
时至今日,在潍柴动力雷霆万钧的资本运作手笔之下,力透纸背的战略智慧和深谋远虑的企业视野仍然令人记忆犹新、拍案叫绝。岁月荏苒的10年,见证了潍柴动力承担大国重器使命砥砺前行;见证了潍柴动力创新耕耘矢志精进动力产业链核心技术;见证了潍柴动力执着构建全系列、全领域的完整产品谱系;见证了潍柴动力作为“中国智造”的标杆典范面向全球发出振聋发聩“挑战全球第一”的呐喊。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十年激荡,十年变迁,在汹涌翻滚的时代巨浪中,潍柴动力始终是中国汽车及装备制造行业最值得信赖的中流砥柱,迎着翻腾的烈风昂然弄潮。
资本运作构建全球格局
在创新跨越发展的步伐下,潍柴动力回归A股以来的10年,眼光从未局限在国内市场,而是通过资本市场上的步步为营,迅速发展成为一家战略业务覆盖全球的装备制造产业集团。
一度,S湘火炬股改曾被外界视作无比棘手的难题,当年潍柴动力以10.2338亿元巨资入主湘火炬,有人形容“是接手了一只烫手山竽”;而今,以一条全中国最具价值的“重卡黄金产业链”,潍柴动力形成了完整的纵向产业布局,由单一竞争转为链合竞争。在继续保持通用性、多元化战略不变的情况下,潍柴动力不仅创造了市场最大化的得天独厚条件,还为实现规模效应、降低运营成本奠定了扎实基础。
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不过是潍柴动力于庞大棋局中落下的一子。一方面在国内,其相继战略重组扬柴动力、嘉川轻型车,投资弗尔赛能源;另一方面在国外,自2009年收购法国博杜安开启跨国并购之旅后,先后战略并购凯傲集团、林德液压,美国德马泰克、PSI等等。
通过国内、国外资本市场的双头整合,潍柴动力顺利实现了传统业务升级、新兴战略产品和战略市场的开拓、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在业务结构、产品结构及区域结构上更趋合理,完成了核心业务的生态产业链构建,搭建了覆盖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等主要国际市场的全球化布局。
产品转型制胜未来竞争
攻略盘天地,名飞青云上。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始终坚持“产品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与一系列干练果敢的资本动作同时上演的,必然是一幕幕气势磅礴的“产品跨越”大戏。
经过十年砥砺耕耘,潍柴动力实现了从以10升、12升重型柴油机为主导,向传统能源、新能源兼顾的全系列产品平台跨越;从以重卡为主,面向商用车、工程机械、船电、农机、智能物流等全市场领域配套的跨越;从由单一发动机产品,向动力总成、商用车、乘用车、工程机械、船电、智能仓储等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跨越。
更大的变化或许在于,今天的潍柴动力不再只是一家纯粹的中国发动机制造商。以最新完成构建的“潍柴动力+凯傲+德马泰克”产业链为例,整合了潍柴商用车产品和客户优势、凯傲的物料搬运和仓储技术优势以及德马泰克的自动化物流系统集成优势,使其“全球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的新身份呼之欲出。
通过聚焦科技创新的“全产业链革命”,潍柴动力在行业产能过剩的重压之下,借资本之手从容实现“六大转型”——从单一业务向多元业务转型、从国内领先向全球发展转型、从中低端向高端转型、从劳动密集向智力密集转型、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从规模效益向内生增长转型,拉动企业稳定发展。4月28日,潍柴动力发布2017年一季报,公司实现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增长158.38%。
光阴如梭,10年后的今天,潍柴动力以全球化的视野深思与筹谋,继续高奏创新发展强音,打造中国高端智造品质名片。谭旭光在2017年的新春致辞中强调:“潍柴要全面提速迈向高端战略,聚焦打造三大核心竞争力,做精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我们将举全集团之力支持海外业务发展,深化战略协同,全力实现国际化经营的新突破。”
潍柴动力已成功构筑起了动力总成、整车整机和智能物流等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此外,通过实施资本并购、海外投资设厂、技术输出、出口贸易等策略,加速国际化进程,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形成多元化战略布局,潍柴动力逐步摆脱了对单一产业和单一区域经济波动的依赖,进一步以高端化、智慧化、多元化的产品特质和产业格局,引领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向全球、竞争未来。